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落地徐水,三年攻克20项“卡脖子”技术,助力乡村振兴
近年来,我国农业科技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,各地纷纷响应国家号召,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。在众多先行县中,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以其显著的成果脱颖而出,成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先行者。在过去的三年里,徐水区攻克了20项“卡脖子”技术,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徐水区位于河北省中部,总面积为1022平方公里,下辖12个乡镇、2个街道、1个省级开发区。近年来,徐水区紧紧围绕国家战略,充分发挥区位优势,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。
据了解,这20项“卡脖子”技术涵盖了种植、养殖、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。其中,在种植领域,徐水区成功研发了耐旱、耐寒、抗病虫害的优质农作物品种,有效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;在养殖领域,徐水区攻克了畜禽疫病防控、饲料配方优化等技术难题,降低了养殖成本,提高了养殖效益;在农产品加工领域,徐水区研发了多项绿色、环保、高效的加工技术,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。
徐水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果,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:
一是强化政策引导。徐水区充分发挥政府职能,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。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基金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等方式,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。
二是搭建创新平台。徐水区积极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,引进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业,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。目前,已建成农业科技园区、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一批创新平台。
三是培育创新人才。徐水区注重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,通过开展技术培训、选拔优秀人才等方式,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综合素质。同时,加强与高校、科研院所的合作,引进高层次人才。
四是加强产学研合作。徐水区鼓励企业与高校、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。通过共建实验室、技术中心等方式,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。
五是注重品牌建设。徐水区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,通过打造区域公共品牌、企业品牌等,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。
在攻克20项“卡脖子”技术的基础上,徐水区将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,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。具体措施如下:
一是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。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基金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等方式,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。
二是深化产学研合作。加强与高校、科研院所的合作,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徐水区落地转化。
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。通过引进、培养、选拔等方式,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。
四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。推广绿色、生态、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,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。
五是拓展农业产业链。发展农产品加工、物流、销售等环节,提高农产品附加值。
总之,徐水区在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果,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。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,徐水区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更多力量。
- • 高阳县纺织工人家属院改造竣工,百年苏式建筑焕新颜成网红打卡新地标
- • 保定驴肉火烧非遗工坊开村,老手艺焕发新生助力百人就业
- • 保定驴肉火烧非遗工坊连锁化发展,助力全国开店200家,带动千人就业
- • 高阳县纺织工人职业病防治中心挂牌成立,守护5万名产业工人健康
- • 唐县山区无人机配送网点开通,药品快递30分钟到户,便捷服务惠及山区群众
- • 河北大学与保定企业携手共建“碳中和”技术实验室,助力绿色低碳发展
- • 太行山硒鸽健康产业园投产,400名搬迁群众变身“职业养鸽人”
- • 驴肉火烧中央厨房辐射京津冀,日产20万个助力冬奥村供应
- • 保定主城区绿化升级,新增10座街心公园,绿化覆盖率跃居全省前列
- • “安国百草数字艺术展盛大启幕 798艺术区,AI绘制300味中药动态水墨长卷惊艳亮相”
- • 安国市“数字药田”项目启动,10万亩中药材实现区块链溯源引领行业发展新篇章
- • 中日韩健康产业合作园落户保定,三星医疗等10家企业入驻,共筑区域医疗新高地
- • 顺平县防返贫预警平台高效监测8.6万人,确保救助响应3小时内到位
- • 涞源县高寒地区暖冬补贴发放,每户免费领3吨清洁煤,温暖民心助力民生
- • 顺平桃花节盛大启幕,桃木熏肉系列惊艳亮相,非遗技艺激活林果经济新活力
- • 高阳县纺织大道智慧化改造,潮汐车道助力缓解10万人通勤压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