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州市"中山松醪酒酿造技艺"进职校课堂
定州市"中山松醪酒酿造技艺"进职校课堂实践
2025年,定州市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"中山松醪酒酿造技艺"引入职业教育体系,通过校企合作、课程开发等形式实现传统工艺的活态传承。以下是该项目的核心内容与实施成效:
一、课程体系构建
理论教学模块
定州技师学院开设《传统发酵工艺》必修课,系统讲解中山松醪酒"黍米+松子"配方、黑龙泉水处理工艺及"九蒸九酿"古法流程。课程结合苏轼《中山松醪赋》等文献,解析该技艺"一口品三酒"的独特风味形成机理。
实践教学创新
校企共建"松醪酒酿造工坊",学生参与从原料筛选(黍米需选当年新米)到窖藏管理的全流程操作。2025年数据显示,学生平均完成12次发酵实验,记录数据超2000组。
二、产教融合模式
双师型教学团队
由省级非遗传承人张占民领衔,联合河北旅投集团技术骨干组成教学团队,开发《松醪酒品鉴与营销》等特色课程。2025年新增"数字酒庄"虚拟仿真系统,模拟不同发酵参数对酒体风味的影响。
产业联动机制
与中山松醪酒业共建"现代学徒制"试点班,优秀学员可直接进入企业质检岗位。2025届毕业生中,已有23人获评"初级酿酒师"资格。
三、文化传承成效
非遗数字化保护
学生团队参与建立"松醪酒工艺数据库",完成3D扫描传统酿酒工具12件,录制老匠人口述史视频40小时。相关成果被纳入河北省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。
文旅融合实践
开发"松醪酒文化研学路线",2025年暑期接待研学团队超5000人次,带动周边文创产品销售额增长35%。学生设计的"东坡松醪"礼盒获全国职业院校文创大赛银奖。
该项目通过"技艺传承+产业赋能"模式,使中山松醪酒酿造技艺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焕发新生,2025年被列为河北省"非遗进校园"示范项目。
- • 阜平县悬崖村“扁担聘礼”迈向现代化:无人机吊彩礼飞越千米深谷
- • 涞水野三坡地质小分队发现新物种,研究成果荣登《科学》杂志子刊
- • 元曲文化周启幕,保定老调剧团复排明代原版《西厢记》传承经典
- • 电力及新能源装备集群强势崛起,荣登中国民营经济百强榜单
- • 涿州影视基地助力红色旅游,革命老区游客接待量突破百万大关
- • 涞源“冰雪葬礼”引发热议:骨灰冰雕融入七山滑雪场,永久展示别样哀思
- • 爱心超市积分制全覆盖,村民公益行为换生活物资,共建和谐乡村
- • 阜平“荒山变梯田”工程流转土地2343亩,打造万亩高效林果基地
- • 非遗瑰宝“保定老调”走进国家大剧院,传统戏曲焕发新生
- • 涿州职教学子VR作品惊艳国际大学生电影节,荣获“更佳数字艺术奖”
- • 张飞牛肉携手保定打造“翼德宴”,三国IP餐饮年产值突破亿级大关
- • 郦道元地理研学基地正式投用,数字沙盘展现《水经注》水系变迁
- • 定州市"中山文化讲堂"走进中小学课堂
- • 望都县"辣椒节青少年创意大赛"获奖作品展出
- • 太行山夜校助力乡村振兴,培育电商主播3000人,农产品年网销额突破5亿元
- • 博野县古梨园应用卫星遥感技术,病虫害防治效率显著提升70%